兩個多月前我拿到 Windows 7 RTM(release to market,等同於市售版)後就立刻想寫一篇Windows 7與Mac OS X(雪豹/Snow Leopard)性能比較的文章,這兩個作業系統我都有使用,不論是在工作上或個人娛樂上,不過後來我決定等到自己真的能做出比較時再寫。
現在似乎時候已經到了,既然Snow Leopard已經出爐一段時間且已經更新至10.6.1,而Windows 7也已經在OEM廠商那裡將近3個月了,而且也已經做過一些更新,再者,Boot Camp 3.0似乎讓 Windows在mac電腦上跑得比以往更順。
說明一下,Boot Camp不是一個虛擬環境而是一包原始Windows驅動程式—可以讓作業系統與硬體零件好好配合運作的軟體。這些驅動程式包括晶片、影片、網路等等。
事實上,這些程式大多數都可從零件製造商那裡取得(或透過Windows更新),不過Boot Camp也包含為蘋果專屬硬體(包括iSight Webcam、鍵盤背光、多點觸控滑鼠觸控版等)所做的驅動程式,所以最好是一次拿到一整包驅動程式,不用一個一個單獨地去找。
為了維持透明(我知道你們很多人對這兩個作業系統之一深懷熱情),我會公開自己的測試過程,所以你們想做的話可以如法炮製這項評比並未用到什麼高科技技術,唯一需要的只是一個好的馬錶、一台MacBook Pro、以及一大堆時間。
我必須先強調兩點:首先,這篇文章所提到的測試比較是趣味性的而非正式的,因為這項測試只在一台電腦上進行,且某些程度上我所使用的測試方法和我們一般為CNET所做的正式的電腦評測不太一樣。
其次,把這些東西這麼詳細地陳述出來會讓我自己自己看起比實際還要呆
測試說明:
首先,測試用的機器是一台15.4吋、一體成形的MacBook Pro,搭載2.5GHz英特爾雙核心處理器、 4GB記憶體、512MB Nvidia GeForce 9600M GT顯示卡。這是2008年出爐的機種,電池可更換、沒有SD卡插槽(這不是2009年出的電池無法更換的新款,新款的功能會比較強大)。
雪豹被安裝在320GB硬碟(日立HTS543232L9SA0)的儲存硬碟裡,Windows 7 64-bit則安裝在320GB Western Digital Scorpio Blue硬碟(型號WD3200BEVT)裡。我選擇Windows 7 64-bit是因為蘋果宣稱雪豹現在是純64-bit作業系統,大多數內建的應用程式都是以64-bit建構的。
這兩個硬碟基本上規格一樣,都支援SATA 3Gbps界面、快取記憶都是8MB、轉速都是5,400rpm。為了讓兩個系統都能有專屬的硬碟(只切割成一個磁區),我還特地添購了一個新硬碟。
只需抽換硬碟筆電就可在Mac與普通筆電之間轉換。你也可以在一個硬碟上同時放置這兩個作業系統,只需在雪豹裡執行Boot Camp Assistant來創造一個Windows用的磁區。
(感謝筆電MacBook Pro的良好設計,要抽換硬碟很容易,只需有一根小型十字螺絲起子以及一個迷你的星狀螺絲起子就行了。Windows 7 64-bit的安裝方式就像在普通電腦上安裝一樣:我以安裝DVD開機,跟隨螢幕裡的安裝指示,不到一個小時我就已經裝好Windows作業系統,還可跟安裝好的Boot Camp 3.0一起跑,中間沒遇到任何困難。Boot Camp 3.0提供所有Windows 7所需的驅動程式,不需做任何驅動程式的更新)。
兩個作業系統在測試過程中電腦都有安裝下列軟體:iTunes 9、QuickTime、Call of Duty 4 Modern Warfare以及Cinebench R10,除了Call of Duty與QuickTime之外全都是64-bit的。Windows 7以32-bit的QuickTime 7測試(7.6.4版本),雪豹以作業系統內附的QuickTime X測試,因為目前QuickTime X無法在Windows上使用,雪豹也無法安裝QuickTime 7。
兩者電力管理都設定成高性能,其他的設定都未做更改,Windows 7的「視覺效果」(Visual Effects)設定在「讓Windows選擇什麼對我的電腦最好」,也就是將每個項目均等化,除了「將工具列存成縮略圖預覽」,而雪豹的顯示設定則是設在「高性能模式」。
Cinebench與Call of Duty 4有自己的評分系統,除了這兩項之外其餘的測試都是以時間作為基準,我自己執行了所有以時間為準的測試以及Cinebench的測試,我的同事Joseph Kaminiski, 則是負責了Call of Duty 4的測試,他已經為CNET測試過上百台的電腦。不過我們還是交叉比對了彼此的測試結果。
整個測試花了好幾天才完成,原本我也想在iMac上做一樣的測試,但Boot Camp 3.0不提供iMac上Windows 64-bit的支援。每一項測試我們都做了數次並確認結果都是差不多的沒有受到非正常因素的影響,例如太快或太慢按下馬錶
分數如下
以時間為基準的測試中雪豹一直領先Windows 7,只花了36.4秒開機,Windows花了42.7秒,關機時雪豹花了6.6秒,Windows花的時間是它的兩倍:12.6秒。兩個系統從休眠回復的時間都只需1秒,因此我沒有真的測試甦醒時間,因為實在是太短了,測不出什麼有意義的數字,而且我也測不出差別。
iTunes轉檔測試中,我測試兩個作業系統將17首歌從MP3格式轉換成AAC格式的時間,雪豹花了149.9秒,Windows則比雪豹多花了12秒。
最後一項以時間為基準的測試是同時多工(multitasking)測試,我測試QuickTime需花多少時間把一部電影從MP4格式轉換成 format into the iPod格式,同時又讓iTunes在背景裡轉換歌曲格式。
這項測試不太不公平,因為Windows 7用的是QuickTime 7,雪豹用的是QuickTime X(蘋果宣稱這個版本比上一代性能好很多)。結果雪豹大勝Windows,只花了444.3秒就完成工作,Windows 7卻花了723秒。
所以雪豹在開機、關機、跑蘋果的軟體上都是領先的,不過在使用其他第三者評分軟體時結果就不一樣了。
Cinebench R10顯示Windows 7讀取3D影像的表現明顯比雪豹好,分數是5,777對上5,437。玩遊戲時Windows 7每秒所能處理的畫面也較多,在我們用Call of Duty 4做的測試裡,Windows 7是每秒26.3個畫面(26.3fps),雪豹則只有21.2個(21.2fps)。Joseph用了幾個不同的地圖測試遊戲,最後我們選出兩個作業系統得分都最高的那個,雪豹一直都比Windows 7每秒少5至7個畫面。
最後一項測試—花了作多時間而且可能也是結果最矛盾的一個--電池續航力。不久前在一篇部落格文章我曾說Windows 7在MacBook Pro上的電持續航時間和雪豹差不多,好吧,我當時錯了。雖然Windows 7搭配Boot Camp 3.0在MacBook Pro上的電池可用時間的確比搭配Boot Camp 2.1長,但和雪豹相比依舊明顯少上許多。
每次測試前我都必須將電池充飽,這樣測試才會進行得較快,我決定維持和性能測試時一樣的設定來測試電池續航力,進行性能測試時筆電的電力會耗損得比平常快。這些設定包括螢幕和鍵盤燈光都設在最亮、喇叭所有設定值都是最高、Wi-Fi打開。在這之後我讓電腦以全螢幕模式重複播放一部高畫質電影直到電力用光為止。
結果?Windows 7維持了78分鐘,雪豹則是111分鐘。當然了,這個時間是最短的,在真實生活當中一般使用狀況下電力不會耗損得這麼快。我自己在MacBook Pro上用Windows 7時,若電力管理設定系統建議的「平衡」模式,常常能撐到3個小時以上,儘管如此,Windows 7在MacBook Pro上的電池續航力顯然只有雪豹的三分之二。
到目前為止我相信驅動程式是造成差異的罪魁禍首,以前搭配Boot Camp 2.1使用Windows 7在一般的使用狀態下我的筆電電池可用時間只有一個半小時,我也見過Windows 7在其他筆電中提供較長的電池可用時間。
結論
首先,在Mac筆電上使用OS X系統電池續航力會比使用Windows系統好上很多。第二,若你是個遊戲玩家,就算在Mac電腦上Windows 7提供的性能還是可能較好(橫豎為Windows開發的遊戲也比較多)。
第三,如果你只用蘋果設計的軟體就能過活且金錢也不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那麼你用Mac電腦應該會蠻快樂的。可使用的軟體包括iTunes、iLife、QuickTime、Safari、iChat等等(基於每日娛樂和溝通需求,你應該不會需要更多軟體)。
最後,如果金錢不是個問題--對我們大多數人而言一定是--你應該要買台Mac,這是目前唯一可使用Windows也可使用OS X的電腦。
請留意這篇文章對上述兩個系統所做的比較只從性能的觀點出發(Mac電腦真的很棒,Windows可提供更多選擇與相容性)。
另外也要留意的是,這個系統都是在最「乾淨」的狀態下進行測試(新安裝好的,只裝了最少數量的應用程式),且用的是Mac硬體,Mac 本來就已經為雪豹做了最佳化調整了。
隨著使用時間增長,性能表現也會跟著改變,通常是越來越糟,因為軟體會越來越多,我們很難測出哪個作業系統變糟的速度比較快。不過,等蘋果允許OS X裝在非蘋果電腦上時,我一定會再做一次相同的測試。